永輝旗下包括永輝超市、永輝Mini超市、Bravo綠標店、超級物種、永輝生活等業態在內的1,000多家門店,騰訊智慧零售工具箱已經全面落地永輝各大業態。
永輝超市是國內新零售的典范。其兩位創始人也是福布斯富豪榜的榜單人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永輝云創的獨立,是為了更好地做業態和模式創新。這只是一次新的分工,不存在分家的問題。”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寧在周日(3月10日)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的一場關于新零售變革的圓桌討論中回應關于永輝組織架構變革的相關問題
去年12月,永輝超市發布公告,宣布以3.94億元的價格向永輝超市副董事長張軒寧轉讓永輝云創20%股權。永輝云創擁有超級物種、永輝生活(APP)、永輝私廚等業務,原為永輝超市子公司,定位“為永輝超市提供創新探索和服務”,騰訊持有永輝云創15%股權。這是永輝自2000年成立以來經歷的第四次也是其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變革。
“每一次我們都是在永輝現金流最好的時候開始變革。”張軒寧特別指出。自我革新已經融入永輝的發展基因中。過去十多年來,永輝超市聚焦于生鮮產品這一單一品類,無論從店鋪運營效率以及整體的規模化復制能力,永輝超市都做到了領先,但張軒寧認為,如果將這一成熟的經驗和模式一直延續到未來,勢必會有很多問題。
“我覺得擁抱變化、不斷創新是未來不變的原則。”張軒寧表示,而由他一手打造的永輝云創則被業界廣泛視作永輝孵化創新零售新模式的試驗田。
張軒寧告訴福布斯中國,云創最早是永輝的創新部門,當初永輝的一系列門店的改革都是由該部門主導推動。“永輝云創自誕生起,就是針對to B業務,云創扮演的角色,就是不斷地去發現新賽道。”回顧自2000年以來零售市場賽道的演變,張軒寧稱,“在經歷了大賣場、傳統商超這兩大賽道之后,現在來到了多樣性、多業態、多品牌、多需求、數字化的零售時代。同時,to C的企業也必須進入到to B的階段。” 在張軒寧看來,永輝云創既是永輝嘗試新業態的實驗室,也是布局未來零售業的發動機。
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寧在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發言。
永輝云創成立于2015年6月,超級物種、永輝生活衛星倉、永輝生活等都是永輝云創創新項目的一部分。其中,超級物種更是被業界寄予厚望,認為它將成為盒馬鮮生的強勁對手。2017年1月1日,首家超級物種在福州開店,營業面積500平米,門店單品數量超過1,000種。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國共有46家超級物種門店,另據三季報,永輝超市又于2018年第三季度新開了10家超級物種門店。在去年6月舉行的券商溝通會上,永輝超市方面曾表示,超級物種成熟門店的坪效已達到6萬元。而對比盒馬鮮生,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鮮生在全國擁有64家門店,成熟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坪效超過5萬元。
但是,過去兩年多來,永輝云創深陷虧損泥潭的現狀,確實對于新零售創新的探索是一種打擊。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及2018年1-9月,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14.78億元,凈利潤-2.67億元、-6.17億元。云創的持續虧損也拖累了永輝超市的整體業績。2018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47%的情況下,凈利潤反下滑11.54%。其中,永輝云創對永輝超市凈利潤的影響為-1.91億元。進入第三季度,永輝云創對永輝超市的這種影響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2018年1-9月,永輝超市凈利潤再次下滑26.90%。
業內猜測,這也是永輝剝離云創業務的主要原因。而就當前國內新零售領域的競爭態勢來看,整體還處于初級競爭階段,多數參與者仍在持續燒錢中,尚未實現真正盈利,未來可能還將有較長一段時期的虧損期。
而張軒寧對此的解釋是,把云創獨立出來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創新,同時又能更好滿足用戶。“永輝對于自身業務布局有短、中、長期規劃,整體思路是:用創新業務保護核心業務,用探索業務保護創新業務,永輝云創即是承擔其中創新的使命。”張軒寧強調,雖然剝離了永輝云創,但永輝超市不會停止在新零售領域的探索。
“核心的零售業務繼續擴展,同時保持創新業務的探索,是未來不變的戰略。”張軒寧透露,按照永輝未來一年的計劃,他們將在三四線城市將其核心業務商超模式(包括永輝超市以及最近增加的更小型化的永輝Mini)加快渠道下沉步伐,“我們預計永輝超市和永輝Mini這兩種業態今年可以開到上千家。以成熟的模式進行渠道下沉,以傳統成熟的模式,去擁抱三四線城市變化的需求,下沉到更多的城市中去。而超級物種這一類創新業態模式,則更多在一二線城市試水。”
去年底的組織架構變革之后,形成的兩大基本格局就是核心業務有弟弟張軒松主要負責,創新業務則由張軒寧一手主抓。至此,張氏兄弟就公司的業務管理層面進行了分工。
張軒寧表示,自去年底以來一系列的組織架構變化,也是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更好地用科技服務零售,同時零售端向服務的轉型也反過來帶動科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分工不分家,我們的目標永遠是一致的。”